延边大学窑望新程团队助力吉林缸窑镇,非遗文创项目开启“北国陶都”新征程

发表时间:2025/06/06 17:29:35  来源:延边大学“窑望新程”团队  作者:毕浩然  浏览次数:37  

近日,在国家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延边大学一群怀揣梦想的学生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他们主导的“陶韵铸魂 成为北国陶都崛起的筑梦人”项目备受瞩目,为吉林市缸窑镇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缸窑镇拥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其缸窑技艺历史悠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这项传统技艺面临传承困境。延边大学的学生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以缸窑非遗技艺为核心,将传统陶艺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开启了一场非遗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之旅。

该项目在产品设计上独具匠心,推出以缸窑为原型的毛绒玩偶系列产品。瑞熙、惑矶、悦澜等玩偶,不仅造型可爱,还巧妙融入缸窑特色龙形花纹等文化元素,每个玩偶都被赋予独特寓意,承载着对缸窑文化发展的美好期许。其logo设计也别具一格,书法字体与印章元素相结合,诗句“陶土塑新梦,然窑映岁华”彰显古典意境,传递出项目团队对缸窑未来的憧憬。

在商业模式上,项目采用“非遗活化 + 场景消费”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开发差异化文创产品、拓展场景化体验消费、实现渠道与流量变现等多元化途径获取收入。线上借助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手段展示传统工艺,吸引潜在客户;线下在陶艺体验馆、文创市集设置DIY展台,推出“毛绒文具 + 陶艺拉坯”体验套餐,深受亲子家庭和游客喜爱。同时,项目还积极与各方合作,开发联名款产品,提供非遗设计服务,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为了提升项目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团队制定了全面的营销策略。线上通过社交媒体矩阵运营,发布记录非遗技艺制作过程的短视频,举办互动活动,吸引用户参与;在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推出引流款产品,建立私域流量池,提高用户粘性。线下在核心商圈开设体验馆,在旅游景点设立快闪店,参加各类文化展会,举办地域文化活动,如“缸窑开窑节”“粗陶生活节”等,全方位展示缸窑文化魅力。

项目团队成员来自延边大学多个专业,涵盖俄语、行政管理、心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知识和技能互补。在指导教师王秀媛、孙小涵、陈玉佩的悉心指导下,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项目考察研究、产品设计研发,到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紧密协作,为项目的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从财务预测来看,经过优化成本结构和提升收入策略,项目在1 - 2年内预计累计净利润达35万元,净现值转正为20.46万元,投资回收期缩短至6个月以内,展现出良好的财务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为缸窑非遗技艺传承开辟新路径,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在经济带动方面,项目落地后将创造税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就业促进上,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外流,助力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文化传承层面,通过开发文创产品和开展文旅活动,让缸窑传统陶瓷文化焕发生机,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环境改善和社区发展上,项目采用环保生产技术,盈利后反哺社区,参与公益环保活动,建设公共设施,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未来,延边大学的学生们将继续深入挖掘缸窑文化内涵,不断优化项目运营,为把缸窑镇打造成“北国陶都”而努力奋斗。他们的实践也为高校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成功范例,有望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地方文化和经济建设中。(供稿:延边大学“窑望新程”团队 毕浩然)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