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三下乡:探秘非遗瑰宝,邂逅文化遗韵

发表时间:2025/06/28 10:19:42  作者:赵素雯  浏览次数:52  


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25 年 6 月 21 日,河南城建学院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 “同心燃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开启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师生党员发展服务中心成员组成的队伍,身着统一服装,通过实地参观宝丰汝窑博物馆、清凉寺汝官窑遗址馆和中华曲艺展览馆、马街书会来积极响应 “加强遗产保护,弘扬传统文化” 的时代口号,在与古老记忆、传统艺术的对话中感受文化遗韵的魅力,思考当代青年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使命。

展柜中,汝瓷的天青色釉面温润如玉,开片纹路自然延伸,蕴含着千年的时光沉淀,实践队员们俯身观察,被它那 “雨过天晴云破处” 的釉色惊艳。

图为志愿者欣赏仔细汝瓷釉色。马优供图

在柔和灯光的映衬下,一件件珍贵的汝窑文物瓷器静静陈列,队员们站在展柜前,互相交流,谈论着自己的见解。

图为志愿者仔细观察文物。黄睿绮供图

一名志愿者看着面前独一无二的瓷瓶,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皎洁无瑕,不禁感叹瓷器的精美,便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图为志愿者正专注于拍摄瓷器。韩启航供图

讲解员向志愿者介绍了汝窑的瓷器特点和历史渊源,让大家感受到即使历经千年,汝窑文化依然厚重博大。

图为讲解员为志愿者讲解汝窑文化。马优供图

在清凉寺汝窑遗址馆内,几名实践团成员站在站台上,望着这些考古探方,他们凝神思考,想象当时在这里烧制瓷器的盛大场景。

图为站台上志愿者望着考古现场。王汇婷供图

实践团成员们沿着玻璃栈道缓步前行,仔细观察着坑洞内裸露的窑具残片,这些丰富的遗物,反映了北宋时期制瓷活动的兴盛和繁荣。

图为志愿者走在玻璃栈道上。马优供图

在中华曲艺展览馆内,丰富的展品让成员们为之震撼,有的轻触展柜,仔细看着里面陈列的经典曲艺书籍;有的满怀敬佩,望着墙壁上张贴的人物影像。

图为志愿者仔细观察文物。马珂珂供图

一名志愿者被展柜中模仿说书场景的两个小陶俑深深吸引,他将镜头举起,定格这一有趣的瞬间。

图为志愿者拍摄陶俑。赵素雯供图

一名志愿者正在欣赏墙壁上的书画,这幅临摹佳作,让本就古朴的墙壁更增文化气息。

图为志愿者欣赏书法临摹。赵素雯供图

隔着玻璃展柜,陈列的是乐器和演奏者的照片,志愿者们对这些奇特的乐器充满好奇,他们仔细观察着,上面的零件,有的虽然脱落,但琴弦仍保持着紧绷的弧度。

图为志愿者欣赏乐器。王汇婷供图

在马街书会广场,一块块刻着已故说书人姓名与生平简历的石碑整齐排列,队员们用虔诚的目光扫过石碑上的文字,心中的敬意从未散去。

图为志愿者仔细阅读石碑上的信息。韩启航供图

最后,实践团成员们一起在马街书会广场中心的 “中国曲艺之乡” 石碑前合影留念,记录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

图为实践团合影。黄睿绮供图

此次 “三下乡” 实践活动,是一场与非遗的深度对话。从汝窑的天青色釉韵,到曲艺的独特魅力,成员们在触摸历史中,读懂非遗传承的厚重。未来,他们将以所学为笔,以行动为墨,讲好非遗故事,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 “保护传承” 不再是口号,而是青年接力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 赵素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